- 一种常见的网球肘治疗方法
肘关节和膝关节很像,都是作为关节上下部肌腱及其附属韧带间的连接点。因此,近端或远端的无力或外伤往往在这个关节连接点处得以体现。网球肘或外上髁痛,原先被称作肱骨外上髁炎,是最容易辨别的肘关节损伤之一。
网球肘曾经一度被认为是由某种炎症疾患引起的,但目前已经一致接受它是伸肌总腱或附着于外上髁的前臂伸肌腱的慢性退行性疾患。
组织变形和纤维化改变都可以导致肌腱增厚。在康复的后期阶段,由于“肌腱想要恢复它原来的形态”,所以硬化症的基因表达量增加,从而带来了肌腱增厚的疼痛感。其基因的表达量取决于肌腱在活动时随着时间变化的机械应变量。
然而,外上髁痛的发病机制和肌腱炎的机制一样,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当肌腱伸展超出其承受能力时,就会引发外上髁痛。肌腱的机械性过载常常会导致肌腱病。但他们认为,可能存在潜在的神经机制,从而导致患者持续经历慢性炎症循环。
有力的证据证明,患者存在外围敏感化的改变,这可能是由于经历了肌腱病变的病人体内的谷氨酸能系统地上调造成的。“谷氨酸是一种重要的代谢物,也是参与疼痛传输的重要神经递质”,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下去,可能会导致中枢敏感化。
肌腱病可能涉及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主要的驱动因素是位于腱鞘组织处的交感神经上调。所有研究都表明,肌腱重建处是由更大、更圆、形状不规则的腱细胞构成的。
此外,腱细胞具有高水平的儿茶酚胺生产能力和肾上腺素受体。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发现,因为腱细胞的形态变化和它们的儿茶酚胺水平的升高,可能会减少肌腱的血流量,从而传播其变性和超敏性。
普遍的共识是,慢性炎症的肌腱疾患,往往是旧伤、过度使用、疲劳、错误的工效学,或远端关节的活动度及其稳定性的缺失所带来的结果。
虽然肘部及前臂常常出现外伤,但是很少会导致与肘部肌腱病相关的顽固性疼痛以及功能障碍。现在人们普遍认为,为期超过数天的肘关节“炎症”不是由急性炎症反应造成的,而可能是由细胞和神经机制问题引发的,如基因表达的改变、腱细胞功能障碍、谷氨酸分泌量的升高,以及交感神经系统敏感性的上调。
治疗存在肘关节和前臂功能障碍患者的难点在于,问题可能是由肩关节或颈椎近端的问题所造成的,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结果中均可发现。
此外,如果怀疑有肌腱病,患者也有可能存在外周和中枢敏化现象,这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康复,且复发率较高。肘外侧肌腱炎两年的复发率为8.5%,2012年的发病率为每1000人里有2.4人发病。
现在很清楚的是,注射皮质类固醇的方法并不能有效地治疗肘部的慢性肌腱炎,同时,相较于单独的运动疗法,皮质类固醇注射可能会带来长期的副作用及更高的复发率。
此外,新的证据表明,细胞和神经对肌腱病发展的影响比之前预想的还要大。然而,对于肌腱病的患者来讲,还没有达成最佳治疗方法的共识。
迄今为止普遍的证据表明,相较于接受无干预或注射治疗的肌腱病患者,采用运动疗法的患者会获得更好的长期疗效 。偏心练习对肘关节内侧和外侧肌腱病的短期和即时疗效都已经得到了证实。
然而从长期来讲,运动,包括偏心练习与牵拉都对肌腱病的治疗带来了很大的益处(如疼痛的减轻力量与功能的改善)。离心运动或牵拉(一度被认为能改变负责承重的肌腱基质)对肌腱愈合的影响尚不清楚。
网球肘
网球肘是一种源于肱骨外侧髁上伸肌总腱的常见肌腱病。这种疾患已不被认为是急性炎症性疾病(之前被称为外侧髁炎),而是与组织超负荷相关的肌腱病。在轻量级网球拍和双手反手打法出现之前,相关症状在运动员中是很常见的。
如今,相关症状通常出现在那些进行剧烈的重复性活动的人身上,这些活动带来的压力超出了肌腱的承受范围,在普通人群中其患病率介于1%~4%范围内,在工作人群中占总数的0.8%~29.3%。这种疾患的发病率可能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最常见于40~60岁的人群中,并且女性比男性更易发病。
在80%的情况下,病症在一年之内不需要任何干预,便可自愈。然而,运动员和工作者常常需要更快地解决这一问题。可的松的注射,虽然对止痛有显著的效果,但它中长期的副作用会在日后的锻炼和牵拉中体现出来。
此外,治疗期间在训练时,肘部的持续负荷会影响该疾患的恢复,这可能是由于持续性脆弱、过度使用还有肌腱和肌肉组织的疲劳所带来的结果。这对于治疗那些需要持续性工作或运动的患者的从业者而言,是一个额外的挑战。
一种常见的网球肘治疗方法
发布日期:2023-06-29 10:49 来源:未知 浏览量:
次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